不定期更新,在这里我会分享最近捕捉到的艺术、设计、文化灵感。探索设计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更轻松,更自由。
本期五条:
- [设计理论]也许我们不必(重新)品牌化一切
- [专辑推荐]一年过半,给去年值得一听的专辑查缺补漏
- [设计历史]表情符号的历史:失踪的岁月
- [生活感悟]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做什么?
- [写作]写作的艺术:四个高级技巧提升个人风格
设计理论
也许我们不必(重新)品牌化一切
刚刚做设计师的时候,会踌躇满志想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设计”。会对很多东西指指点点,用现代主义的审美观来评价,觉得“不够简单现代的东西”很灾难。
慢慢地我意识到这种审美霸权正是对资本所主导的商业结构的一种奉承。你所钟爱的“阳春白雪”是阶级特权的一种。设计做的时间久了,最爱的反而是时间打磨之后留下的物品状态,那是最自然与合适的。城市景观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并不该成为权利的画板。
专辑推荐
一年过半,给去年值得一听的专辑查缺补漏
如何惬意地度过一个周末的午后,我想几首好听的歌曲一定会很有帮助。作为音乐白痴,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收听列表大抵就是混合着流行风向和音乐博主的推荐,但有些歌曲随着你收听的次数变多,投入的时间变长,它也变成了生活的本身。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音乐带出记忆,历史开始回溯。
设计历史
表情符号的历史:失踪的岁月
表情符号的起源可能比维基百科中的更早一些。在数位时代,大家就可以借助几个点来表达感情了。现在的emoji越来越逼真,一个3d拟物闪闪发光的爱心会比一个像素化的爱心更真诚吗。
每次想到世界上的世界上的所有人看到笑脸和爱心都可以获得温暖的感受,就会觉得人类存活还是有一些希望的。
生活感悟
在历史的垃圾时间里做什么?
最近吴琦老师在新播客“在垃圾时间里可以不做垃圾吗?”中也用到“垃圾时间”来指代现在大家生活的当下。
我很爱文中作者的观点:人生的幸福应该是一直幸福,或者尽可能一直幸福,哪怕是垃圾时间段。不要一直把快乐寄予在“上岸”,或许生命海洋里没有陆地。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失去它。
写作
写作的艺术:四个高级技巧提升个人风格
小心使用「我们」,过度使用可能会模糊观点,让读者困惑。谨慎使用项目列表和配图,避免影响写作风格和阅读体验。使用AI助力写作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过度依赖。
看完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马上一键查到本篇推送的“我们”浓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