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每天都想买包的我是一个重度的包包爱好者,在拥有过那么多尺寸和价格的包之后我还是想要一个新包,难道我就遇不到一个完美的包吗?
买包里的女性偏见
当我们讲到买包,很容易就会把这个行为和女性联系起来。通过知乎高问就能看出,关于买包最多的问题和最多赞的回答都围绕“为什么女生那么爱买包?”展开。但事实上爱买包的人群中,男女都有。lv的商场中女包有近500只,而男包也有近300只。如果只有女性爱用包,国家地理出品的那么多丑陋的摄影包、每个程序员背上都有的电脑包又是给谁用的呢?
与之相反,用来贬低女性的包包里潜藏的是硬核的女性主义,在之前,欧洲女性只会在身上携带装袋针线的针线包,除此之外使用任何手袋都会遭到嘲笑。现代手袋在20世纪伴随着女性参政的出现运营而生。包包象征着新兴独立,意味着随心所欲地自由来去,离开家也无须告知任何人。20 世纪60 年代末女权运动期间,几百年来占据女性衣柜的所有配饰一一帽子,阳伞、手套、皮手笼都不复存在。只有手袋留了下来,而且从胳膊移至到了肩膀,解放了女性的双手正如她们解放了自己的头脑和灵感一样。当20 世纪80年代,女性成群结队地加入工作大军的行列,她们觉得需要一只从早到晚跟着她们,可以当做一只公文袋来使用的包包。她们需要一些经典的,不是那么俗艳的东西,让她们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保持身份,不至影响她们的愿望被认真对待和接受。或许女生那么爱包除了对美的追求,更来源这是她们千辛万苦争取到的独立和自信的象征。
渴望新包更是渴望新的生活方式
包的外观是我们面向社会的面具。通过衣着的风格、材质我们可以轻松分别出对方的职业、身份。而包款作为穿着的一部分,复用性高,因此也成为很多人身上的高价单品。从80年代开始,设计师在包上签名来代替顾客的名字,强化了包的社交属性。
包的内里是人们移动的家,当离开家之后,包就变成了人们移动的家。里面存放的是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在一线城市拮据于窄小房间的人来说,工作日需要往返于家和公司,休息的时间选择外出或许更够享受到更加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现代的咖啡厅功能性上代替了独居青年客厅,他们会选择在这里和朋友们约会聊天或是用电脑学习、打发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包包更多时间化身为移动的家,方便存放各种各样生活的必需品、可以是健身换洗的衣物、没做完的工作、送给朋友的礼物、没吃完的早餐……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过剩的年代,很多人的购买行为其实早就超出了满足生存需求,购买行为带给我们的更多是精神上的享受。如果一个人对现状是满意的,那么他大概率不会购置新的产品。包陪伴在你一切外出行动的过程中,当你走出家门的目的地变了,你可能就会想要一些物理上的标志来帮你快速切换身份,例如我们习惯上班带小包、去购物时背比较好看的包、健身时背轻便防水的包、徒步的时候带结实耐用的包。
大部份情况,购买一个新包并不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能从客观上改变你生活的状态。但该买还是买,毕竟用自己赚的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最容易够到、获得满足的方式。我想永远差一个包,一个可以装下对生活所有期待的包。
🔗书籍奢侈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