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好莱坞的“亚文化”,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 由 ChatGPT 生成的文章摘要

尽管A24成立时间不过十年,但它无疑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观影风向标。一旦在电影片头出现这个标志,往往意味着你会度过与往常观影体验并不尽相同的2个小时。A24作为一家美国独立娱乐公司,专门从事电影和电视制作,以及电影发行。他们也凭借独特的电影风格成为近几年的奖项收割机,《机械姬》、《房间》、《月光男孩》……都出自他们之手。

剧情片——A24的拿手好戏

他们的剧情片平均每部电影获得 26 个奖项,占 A24 发行量的大部分。为什么A24的剧情片获奖率如此之高?——真实性。在我们观看月光男孩、伯德小姐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伯德小姐》——一个普通女孩的普通叛逆,结尾也没有获得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就,可能只是懂事了一些而已,但却让很多年轻群体感到了共鸣“这怕是导演监视我的人生吧”。

《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可不是仅仅因为政治正确,相比任何其他同类电影来说,他都更加含蓄和克制。电影故事讲述了恶劣的环境让一个腼腆的男孩变成美国传统的危险黑人。电影引导我们看到成长过程中所遗失的东西,就在一个男孩变为一个男人的时候。

《别告诉她》——一个自传体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因为长辈患绝症而返回中国做最后的告别,在这个探亲过程中所遇到中外文化的割裂让她困惑不已,中美文化碰撞通过一个巧妙的方式外显出来:在中国文化中,癌症晚期应该隐瞒病情让患者开心过完最后的时光;在美国文化中,应该袒露病情,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健康状态自己决定。

纵观以上的三个话题都是很少见的冷门题材,然而就是因为A24的慧眼识珠才能挖掘出这类电影,用平淡生活谱写出诗意。

吸睛、反类型的恐怖片是A24的现金奶牛

但说到票房,A24 恐怖片才是最赚钱的。他们的恐怖片平均每部票房为 1500 万美元,至今仍广受好评。A24出品的恐怖类型片往往叙事缓慢,画面清丽,在一种传统阴郁脏乱的恐怖片中显得另类。最典型的莫过于《仲夏夜之梦》,片中设定为北欧的仲夏节,即没有夜晚、24小时光照。所有发生的诡异事件没有了夜晚的遮遮掩掩,反而是围绕着艺术装置极具赤裸的表现,电影摒弃了画面信息缺失带来的恐怖,却用对另外一种极端文化的未知恐惧让我们胆战心惊。

A24心理恐怖片的高手,继承了《闪灵》、《穆赫兰道》等心理分析片的衣冠。在描绘恐怖场景上,它们往往从人生经验出发,找的是日常中的反常,就比如说电影《圣人莫德》挖掘的是现代人失去工作的孤独、离群索居,最后投身于狂热的宗教信仰以致癫狂的故事。

让电影回归电影

对摄影和画面的重视是A24区的成功的关键,在A24之前风头最劲的电影是漫威系列,但是关注影视的大家已经发现他正在以不可挽救的颓势快速衰落。漫威电影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电影故事之外的东西,ip运营,几代英雄直接的互相打趣已经换角风波。娱乐化使得电影越来越不可信,而我们也不能在电影中看到任何与我们人生经验相关的内容了。与其说A24是电影行业的创新,不如说是一次回归,让电影故事回到两个小时之间,讲述别人的人生经验,而不是变成ip,让角色变成元宇宙里的kol。

电影行业的屠龙者终会成龙

讲了A24那么多优点,但我们也不难发现A24电影在镜头观感上变得越来越相似,合理的解释是复制成功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留住用户和维护品牌风格,但对这样一个以文化反叛起家的娱乐公司缺不是好事。电影公司最初因为小众和文艺而吸引到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文化领域工作者,而这种受众人群形成的圈子使得A24在整个Z时代眼中变成了一家很酷的公司,仿佛热爱A24电影也代表你能成为品味独特、审美高级的人群中的一员。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和时尚品牌一样,年轻人永远会被更新的潮流吸引,最后能够像主流电影公司一样站稳脚跟的办法还是高质量出品和不断创新。

🔗A24十部佳片推荐

🔗A24电影数据图表分析

生成海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